两个“一站式”:走进一个门,事务一站清

2020-05-25 09:29:2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孙航
 

  旗帜

  政法机关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要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要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推动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解决好异地诉讼难等问题。

  ——习近平

  最强音

  人民法院为人民。自诞生之日起,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便是中国法院最鲜明的底色。

  “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刻诠释,为人民司法砥砺奋进确定了新的时代方位,标注新的改革起点。

  过去一年,人民法院坚持改革创新,创造性提出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整合解纷资源、重塑诉讼格局、服务社会治理,让丰富便捷的纠纷解决渠道和一站式高品质诉讼服务,成为新时代人民司法的亮丽名片。

  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司法为民创新发展之路,正初具规模,越走越宽广。

  司法为民传统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扬

  临近周末,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依旧熙熙攘攘。

  人民调解员栾鸾刚刚调解完一场因赡养老人而引发的家庭财产纠纷。她整理好手中的材料,微笑着目送一家人满意地离开。

  几天前,栾鸾与当事人通过几次电话,今天第一次组织面对面调解。这起纠纷从进入调解程序到顺利解决,前后用时仅不到一周时间。

  高效便捷、成本低廉地化解纠纷——人民群众一直以来的强烈期盼,正在人民法院大刀阔斧的改革中成为现实图景。

  司法是纠纷化解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并非唯一渠道。近年来,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纠纷解决需求,人民法院科学把脉时代发展,重新审视职能定位,整合法院内外解纷资源,构建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条条通路。

  四川“眉山经验”、山东“潍坊经验”、安徽“马鞍山经验”、陕西富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放眼全国,一个个喊得出、叫得响的多元解纷品牌早已深深扎根中华大地,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成为新时代司法为民的杰出样板。

  2019年6月,一次意义深远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在江西南昌拉开帷幕。以习近平总书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要求为引领,会议释放出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强烈信号。

  两个月后,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出台意见,向全社会宣示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决心和信心。

  这是司法为民传统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扬。从自发到规划,从试验到示范,多元解纷机制实现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规范化建章立制的升华,完成了“单打独斗”到“规模发展”的华丽变身。

  “一站式”,三个字虽然简单,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意味着解纷流程和诉讼服务上的删繁就简,司法服务标准上的规范统一,更要求在效果上努力做到“一回办好、一次化解”,实现“走进一个门,事务一站清”。

  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司法事业迎来了一次换挡提速。

  诉讼格局和诉讼服务的重塑升级

  在北京,像栾鸾一样的特邀人民调解员共有上千名。

  北京法院全面推行“1+N”紧密型诉调团队模式,将常驻法院的特邀人民调解员编入速裁法官团队,实现一体化办理,构建起“多元调解+速裁”的一站式解纷北京模式。

  人员高度融合、诉调有序配合、程序紧密结合,人民法院深化“分调裁审”改革,普遍在诉讼服务中心建立调解、速裁、快审一站式解纷机制,让案件实现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矛盾纠纷得到快速化解。

  这是一次诉讼格局的优化重塑,大大激发诉讼程序的内生效能。

  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安徽等多地法院主动争取党委、政法委及政府部门支持,畅通与工会、妇联、行业组织、商会等对接渠道,建构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等全方位多元调解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菜单式”“定制式”调解服务。

  向内要生产力,向外汇聚合力。社会各类解纷资源有序整合,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不断实现更高水平的集约高效。

  诉讼服务是司法文明的窗口。服务好不好、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直接关系人民司法事业的兴衰成败。

  直面人民群众的呼声和需求,2019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宣布,跨域立案服务在全国中基层人民法院全面实现,当事人可以就近选择法院提交立案申请。这意味着继立案难解决之后,异地诉讼难、诉讼累也将成为历史。

  在这场新闻发布会现场,人们惊喜地发现,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之间完成一次跨域立案,用时仅需15分钟。

  以这样的速度完成跨域立案,离不开中国移动微法院等信息技术成果的支撑。人民法院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统筹推进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移动终端、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一体化建设,打造出贯穿线上线下的一站式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为当事人带来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的诉讼服务新体验。

  从2019年3月试点以来,截至2019年底,全国32家高级法院均已开通移动微法院并上线运行。基于微信小程序,中国移动微法院利用人脸识别、电子签名、实时音视频交互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诉讼全流程在线流转,提供诉讼服务网上办理、即时服务,让当事人切身感受智慧法院“指尖诉讼”的便利。

  一站式诉讼服务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直接、更加实在。

  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司法答卷

  历经半个世纪风霜,“枫桥经验”从浙江诸暨干部群众的创新实践中诞生,在一代代人接力传承中日久弥新。

  “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出明确要求,为人民法院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

  “联村共治、法润乡风”,近三分之一的矛盾纠纷通过提前介入、分流化解的方法挡在了法院“门外”,实现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这是江西法院参与乡村治理的“寻乌经验”。

  推进“无讼无访村”建设,主动融入基层解纷网络建设,强化人民法庭就地解纷功能,实现村镇先调、法庭兜底。这是浙江法院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分级调处的“龙山经验”。

  在17个乡镇街道和300多个乡村社区建立调解中心和调解工作站,年化解案件7000多件,这是河南法院“封调禹顺”多元解纷机制取得的实在成绩。

  依托“一乡一法庭”建设,将司法触角延伸至诉讼前,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彰显河北法院为民服务解难题的责任担当。

  哪里有司法需求,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在广西、内蒙古、青海、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作用,推行符合少数民族特色的调解工作法,让偏远地区群众同样可以享受到优质司法服务。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司法始终与人民利益休戚相关。以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为着力点,人民法院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交出了最新答卷。

 

 
责任编辑:于子平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