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和谐的铺路石
——追记天津蓟县法院上仓法庭原副庭长石玉波
2014-04-03 07:45:2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祖先海
  2012年12月7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天寒地冻,北风凛冽。前一天晚上,得重感冒已经有20多天的石玉波加班写裁判文书,很晚才躺下,断断续续地咳嗽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起来时,窗外还是漆黑的。妻子李艳光知道他要上班去,就关切地问他:“好点了吗?”石玉波说:“没事,就是胸有点闷。”“不好受就歇天班,去医院瞅瞅。”石玉波说:“没事。”

  这两个字,李艳光不知道听了多少遍。这么多年,遇到头疼脑热让他歇一天,他总是说“没事”。然而,李艳光怎么也没有想到,今天这句“没事”,竟成了夫妇的永诀。下午3时许,正在接待当事人的石玉波突发脑梗,经全力抢救无效,生命凋零在风华正茂的37岁。

  噩耗传来,闻讯赶来的乡亲们早早地守候在高速公路出口,他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来接他们的儿子——石玉波回家。石玉波的遗体在家安放了三天,前来吊唁的群众络绎不绝。火化那天,一大早,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又自发赶来,在告别大厅,100多名父老乡亲排成几排,自发地站在亲属的队伍里。他们说,石玉波在世时,拿我们当亲人,他走了,我们就是他的亲人,来送送他……

  “把手机给他带上,他不能没有手机”

  送别那天,李艳光叮嘱前来料理后事的人,一定要把石玉波的手机给他带上。他离不开手机!

  上仓镇很多人都有石玉波的手机号,他告诉他们:“大家伙儿遇到啥难事,就打这个号,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对此,石玉波的一位同事十分感慨。有一次,这位同事和石玉波一起接待一位当事人,说完事后,石玉波主动把自己的手机号给了这位当事人。当事人走后,这位同事不解地问他:“你怎么把手机号给当事人呢?你不怕他在你休息的时候打搅你呀?”“不怕,你把手机号告诉当事人,当事人就觉得你信任他。农村老百姓朴实,他信任你才给你打电话,不信任你怎么可能给你打电话呢?”

  农村老百姓也确实太实在,遇到急事,他可不管你是上班还是下班,抄起电话就打。农村人起得早,石玉波常常还在熟睡中就被手机铃声吵醒了。李艳光实在受不了,有一次趁石玉波不注意,悄悄地把他的手机关了。哪知?第二天早上醒来,从来没有和妻子红过脸的石玉波跟妻子急了:“你怎么可以关我的手机呢?你知道老百姓多不容易吗?他们打不通电话会有多着急吗?我是一个基层法官,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如果连我都不愿理他们,你让他们上哪儿说理去呀?”

  打那儿之后,李艳光再也没有关过他的手机。

  料理后事的人没有遵照李艳光的嘱托给石玉波带上那部磨损得掉了漆皮的手机,他们说,石头太累了,让他到那边好好歇歇吧。

  布鞋跟脚

  石玉波生前特别爱穿布鞋,直到生命结束,他始终没有离开那双沾着泥土的布鞋。

  到天津市蓟县人民法院上仓人民法庭工作后,石玉波就一直没有穿过皮鞋。李艳光给他买了一双皮鞋,他一直没有穿,不是舍不得,是没法穿,农村都是土路,还是布鞋穿着跟脚,也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说起布鞋,还有一段故事。那是石玉波刚到上仓法庭工作没多久。一天,他和书记员到一个当事人家里做调解工作,是征地的事儿,当事人和相关部门闹意见,气儿很大。石玉波刚坐下,没说上两句话,当事人就没好气地说:“你们啊都是穿皮鞋的,不可能为我们穿布鞋的老百姓说理。”石玉波当场把脚一伸:“你看,咱们一样,我也是穿布鞋的。”当事人被他平易近人的神情逗乐了,距离一下子近了许多。

  距离近了,接下来的沟通自然也就顺畅了。去年7月,村民刘大爷和邻居林大嫂因为村头一小块承包地的事起了摩擦,话不投机,矛盾升级。林大嫂一怒之下,把两家通往承包地的小路用树枝堵上了。村干部多次调解未果,刘大爷一气之下将林大嫂告上法庭。处理这类纠纷,石玉波特别有心得。他赶在中午,来到了纠纷现场。

  “林嫂啊,乡里乡亲的这么住着,有啥事说不开呀?咱别感情用事。您看这样堵着路,别说村里人没法走,就是您自己也没法走不是?还是赶紧把路腾开吧!”在石玉波的反复劝导下,说得林大嫂有些不好意思,但碍于脸面,她还是冷冷地甩给石玉波一句:“要腾你腾,反正我不腾。”

  这本是林大嫂的一句气话,没想到石玉波就真腾起来。大热天,又正是中午,干了一会儿,他就汗流浃背。林大嫂呢,不好意思再袖手旁观了,也跟着一块儿拾掇起来。石玉波的一举一动,刘大爷隔着门缝看了个满眼,老人被深深地感动了,主动提出撤诉。一场纠纷就这么化解了。

  百姓就是他的亲人

  石玉波很少和家人谈案子的事,但是纠结的时候,他往往也情不自禁地和爱人唠唠,唠得最多的是赡养老人的事。这类案件最让石玉波牵挂和痛心。

  在一起赡养纠纷的调解中,情绪激动的老母亲站起来向石玉波哭诉儿子不孝,站在一边的儿子,竟将老人的椅子踢到一边,老母亲落座时一个趔趄摔倒在地。石玉波看不下去了,腾地站起来指着她儿子说:“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你妈,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你就不怕遭报应吗?”

  最后儿子虽然答应给米、给面、给钱,但是他嫌父母到处说他,让他背了不孝的骂名,就把气全都撒在了老人身上,他把该赡养老人的米、面和钱竟然在大雪天直接送到法庭,让老人自己到法庭来取。石玉波望着漫天飞雪,心想这样的天气,年轻人出门都有可能摔着胳膊腿儿的,何况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呢?于是石玉波顶风冒雪及时将米、面和钱送到了老人家里。老人紧紧拉着石玉波的手,哽咽地说:“你比我亲儿子还亲啊。”

  每年的7月和12月,都是法庭赡养案件集中执行的日子。每当看到老人们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拿着判决书、拿着医药单据找上门来,那哀怨无助的眼神,让石玉波心如刀割。有时候看到老人们的生活实在困难,他就会掏出几百元钱递到老人手里,像这样的事情,他每年都会遇到两三次。每当回家和妻子说起这些事,妻子问他:“这钱是法庭出吗?”“法庭哪有这笔钱啊?就当咱们多养个老人吧。”

  可是,石玉波自己的老父亲住院动手术,他本来说好手术前要赶到医院签字的,但等他忙完手中的案子赶到医院的时候,老父亲已经做完手术了。为此,弟弟一直对哥哥有意见。直到石玉波去世后,看到有那么多不相识的老百姓站在亲属的队伍中来送哥哥,弟弟震撼了。

  看到那么多的父老乡亲来给儿子送行,石玉波的老父亲说:“我儿子虽然没怎么孝敬我们,但他孝敬了天下更多的父母!”

  “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

  除了跟爱人说起赡养老人的事,石玉波唠叨最多的就是父母离婚孩子没人要的事。有一天回来,他跟爱人说,要是孩子没人要,咱就领养一个吧。李艳光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她说,没人领养咱们就养,你只要不把咱家变成孤儿院就行。石玉波没有领养成孩子,他知道,孩子离不开父母,离不开血浓于水的亲情。所以,遇到有孩子的夫妻离婚的时候,他都尽自己最大努力,通过法律途径,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但他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2009年,他审理了一桩离婚案,尽管他做了大量工作,但双方当事人还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离婚,这夫妻俩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孩子倒没有人不要,一人一个。当他拿着调解书去执行时,两个孩子死死地抱在一起,呼天抢地地不愿意离开。那天,石玉波哭了。回家后,他一个劲儿地抱怨自己:“是不是我的工作做得不够好?要是工作做得再细一点,这个家是不是就不会散呢?”

  事情过去两年了,他依然不能忘记这件事。2011年,在天津政法系统“十大优秀法官”颁奖典礼上,当主持人问他处理什么案子最让他感到纠结时,他说了这个案子。他知道,两个孩子今后不是缺父爱就是缺母爱。

  石玉波牵挂别人的孩子,却很少有空关心自己的女儿。女儿这么大了,对她的学习却很少过问,一周难得和女儿说几句话。在女儿的眼里爸爸总是很忙,女儿不理解他,以为不是他亲生的,这让石玉波很是心痛。在石玉波病危的时候,女儿妞妞被接来看爸爸,妞妞本以为爸爸是出远门了,但是当见到爸爸身上插满了网状的粗细不一的管子时,妞妞扑到病床前哭喊着:“爸爸,妞妞来看你了……你不想妞妞吗……爸爸,是你的妞妞在叫你,你听见了吗?”

  已经没有任何知觉的石玉波,眼角沁出了泪水。

  这晶莹的泪水,是石玉波最后的表达,是他短暂的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不辞而别的歉意。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石玉波去世后,同事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他们震撼了。石玉波没有别的遗物,除了柜子里满满当当地塞着卷好的当事人送的锦旗,还有七本装订成册的工作笔记,那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当事人的姓名、联系方式、案由、审结情况、执行情况。同事们含泪一页一页地打开,在翻到2010年那册封底时,四行遒劲有力的小字映入眼帘:“这是一段历史,这是一个法官的心路历程,认真地办好每一件案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工作笔记,某种意义上和日记差不多,是一个很私人化的东西。面对即将翻过的一年,石玉波一定是发自心底的感慨,他也不可能想到自己写的这段话有一天会示人。如果不是一个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如果不是一个怀有对审判事业无限热爱的人,如果不是一个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的人,会在一个很私人化的工作笔记上写下这样一段如此崇高的文字吗?这段话,不正是一个法官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写照吗?石玉波这种精神不正是时代所需要呼唤的吗?

  石玉波走后,还没有从失去爱人的悲伤中走出来的李艳光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有可能,她要把石玉波的骨灰撒到法庭所辖乡镇的每个村落。因为丈夫太爱这个地方了。他活着的时候,想着它,恋着它;他走了,也同样想它恋它。他要化作春风,化作细雨,静静地守望着这片他挚爱的土地。
责任编辑:陈秀军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