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2018-02-26 14:12:54 | 来源:中国法院网
  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场所,是人民群众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参与司法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司法功能、体现司法公开、展现司法形象的重要窗口。2015年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三大四化”(大平台、大服务、大辐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社会化)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心聚力,破浪前行,加快推进诉讼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完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竭尽所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工作取得了全方位、突破性、跨越式发展,成为法院工作最亮眼的名片之一。

  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升级改造:

  一是多元服务渠道全面建成。全国98%的法院建立“三位一体”诉讼服务中心。全国法院诉讼服务大厅面积达162.2万平方米。2711家法院开通诉讼服务网,1137家法院开通诉讼服务APP,2405家法院开通诉讼服务热线,增幅分别为23%、46%和39%。

  二是诉讼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增设几十项服务功能,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国半数以上法院开通律师服务平台。不少法院探索将保全、鉴定、评估、送达等审判辅助工作前移至诉讼服务中心,更好地服务审判。

  三是便民惠民举措有效实施。进一步完善便民措施,延伸服务触角,诉讼服务亲和力显著增强。大力推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自助立案、延伸立案。目前,全国2537家法院开通网上立案功能,1175家法院推行跨域立案服务,京津冀、长江三角洲、滇黔桂探索开展跨域立案协助服务。1098家法院设立自助立案室。不少法院为特殊群体开通预约立案、上门立案、巡回立案等服务,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四是诉讼服务机制更加完善。全面加强诉讼服务标准化建设,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诉讼服务机制基本形成。各地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探索建立“五型”服务体系,打造星级诉讼服务中心、服务示范窗口等,以制度创新促进诉讼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五是“门诊式”解纷模式加快推进。全面发挥诉讼服务中心解纷职能,搭建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促进纠纷及时就地解决。全国法院普遍推行“分调裁”机制改革,2400多家法院设立了程序分流员。北京通州、山东高密、浙江衢州等法院自开展工作以来,在诉讼服务中心解决了70%-80%的民商事案件,效果十分明显。

  六是信息技术运用成效显著。大力推动诉讼服务从实体向网络和移动终端辐射,减轻当事人诉累。更加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让诉讼更加便捷高效。不少法院开发了诉讼服务自助终端、导诉机器人、真人虚拟导诉、智能导航系统等,提升服务质效。全国90%以上法院建立独立视频接访室,视频接访和网上申诉基本实现。

  七是多方协作服务格局已经形成。引入专家、律师、心理学家、社会志愿者等,为人民群众提供立案咨询、心理疏导、矛盾化解、代理申诉等多元服务。探索将网格员、公证员等社会力量与司法工作相结合,破解司法工作难题。进一步扩大社会服务领域,实行部分项目外包,建立群众公开评价系统等,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八是法治文化传播作用愈加凸显。不少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建立普法基地,设立阅览室,播放法治微电影,进行庭审直播,让人民群众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文化熏陶。许多法院运用当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化解矛盾纠纷,提高解纷质效。

  朝阳法院“今天我当班”这个活动就反映了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情况,朝阳法院只是全国法院的一个缩影,朝阳法院在立案和诉讼服务方面都有很多创新,走在全国法院先列。让立案更简化、更便捷,是全国法院努力的方向。今年最高法院将配合司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全国在线调解平台和案件繁简分流和速裁工作;将在全国法院推进诉讼服务现代化建设。让人民群众在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有更好的获得感。

  备注:以上内容系“今天我当班”系列采访活动中,最高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包剑平介绍。
责任编辑:陈思
网友评论:
0条评论